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当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对以下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
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导致如下表中国产业结构在1936年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单位:万元
|
合计 |
外国资本 |
本国资本 (不包括东北) |
本国资本中之官僚资本 |
本国资本中之民族资本 |
工矿业 |
429 600 |
292 000 |
137 600 |
20 600 |
117 000 |
交通运输业 |
391 400 |
351 400 |
40 000 |
23 500 |
16 500 |
合计 |
821 000 |
643 400 |
177 600 |
44 100 |
133 600 |
A.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贡献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
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趋势 |
B.自由平等精神 |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