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衣御寒上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在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B.小王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C.小李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区创业?”
19世纪中后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描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我们的棉田……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普通确立 D、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