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他感叹的洋务建设成就是( )
A、海军的兴办 B、电报局的兴办
C、民用工业的创办 D、新式学堂的兴办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