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下列对此表内容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0

0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19696

100

①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               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

③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       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清政府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①②③都对。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侵略,④错误。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其弊端日益突出                 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查看答案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查看答案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礼乐秩序      D.法制建设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

——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丁守各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

(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2分)

(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