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C.通过绘画等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与该思想最为相近的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D.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指包括实行分封制等制度创建
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C.“共主”是指周王室已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
(14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4分)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以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经济体制因素。(4分)
材料四 负责健康与工作的国家顾问达梅·卡罗尔·布莱克发布过一份关于疾病与工作能力丧失间关系的救济金体系报告。……“我们曾经到过一些地区,有一些家庭三代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如果你的祖父和父亲从来都未曾工作过,你怎么可能会认为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我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可怕的影响……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出懒于工作的孩子。”
这份报告将提出警告: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400亿英镑的负担。
这份报告的内容还将包括:在5岁至l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父母都没有工作过的孩子赢心理疾病的几率差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的5倍.
(3)据材料四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3分)
(4)综上材料,就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分)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2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