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概述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分)

 

(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6分) (2)变化: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答:财产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妇女取得选举权、年龄限制降低];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选举权(任答两点得4分)原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任答两点得4分)。 (3)启示:民主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民主化是一个渐进和曲折的历程。(任答一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民主的形式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从范围上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从性质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2)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开始有财产限制,后来取消;妇女也有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席位。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另外,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也是重要原因。 考点:古今中外民主政治的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如图,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 《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和材料三分析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怎样的一种经济特征?(2分)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10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3分)

 

查看答案

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2分)

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

——(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李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4分)

材料三: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四: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

——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示》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6分)

(4)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查看答案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查看答案

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