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3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3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4分)

 

(1)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4分)。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 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4分)。 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2分) (2)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4分)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抗日战争阶段的特征等角度分析,并由材料反映出外援对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分析归纳。第(2)问,在第(1)问基础上,进一步考查驼峰航线的作用,从物资、士气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分析。第(3)问,考查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会议,答案源自于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第(4)问,与现实对接,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问,须了解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考点:综合考查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根据三巨头开罗会议的决定,日本所占领的中国领土一概归还给中国。所有的租界也都恢复中国的主权。全中国20多个租界,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地的租界全部归还。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涉及外国人在华的诉讼由外国领事裁决),经过一个世纪的抗争,也被取消。1931年“九一八事变”被日本占领的东三省,也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尤其是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归还中国。这是中国百姓绝没有想到的事。……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两个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时中国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对日关系的安排是在1943年11月底的开罗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参加开罗会议的是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才有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机会。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1940至1941年间,英美亦宣布,战后将与中国商谈取消在华特权,尚不肯立时废止。中国要求改善在同盟国的地位不遂。1942年5月,熊式辉主张中国自行废除不平等条约。6月,熊改向白官行政助理居里献策,谓美国对华援助物资有限,正应取消不平等条约,给以精神鼓励。美国政府认为这是惠而不费之举,经与英国交换意见后,10月9日,国务卿赫尔通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准备与中国谈判放弃在华特权及有关问题的条约,另订新约。……雅尔塔协定,中国再被出卖,罗斯福忘记了四年前他与丘吉尔宣布的“大西洋宪章”中的未得有关人民同意,不得改变领土的原则。斯大林更不顾1919年苏俄对华宣言中的放弃帝俄在满洲及其他地方掠夺的利权与租借地的诺言,且将1924年中俄协定中的苏俄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中东铁路主权概由中国处理的条款置诸脑后。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43年12月的英、美、中开罗宣言保证把所有被日本占去的领土归还中国,并且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坚决主张中国在将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应享有大国的地位。然而,这种把大国地位给予国民党政府的举动是美国完成的,并非中国、更绝非英国或苏联的成就。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民在抗战胜利时就已经站起来了。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此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查看答案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中这样欢呼的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反列强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C.中国彻底实现和平民主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查看答案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代理人

“满洲国”

1932年8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39年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40年3月

南京

汪精卫

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④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