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 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

 

C 【解析】 试题分析:“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原文大意:第一重,见山是山,界线分明。二战硝烟刚灭,冷战风云即起,世界被分为东西两大阵营,壁垒森严,界线分明。双方均声嘶力竭地宣称,意识形态分歧无法消除,要求各国作出政治选择,是站在这一边还是另一边。军事上,一边是北约组织,一边是华约组织;经济上,一边是欧共体,一边是经互会。这种关系,虽然脉络分明,但对峙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而且,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上,核力量“恐怖的平衡”使世人对世界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直到两德统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寿终正寝。第二重,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冷战结束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本十分清晰的国界变得日益模糊起来。人们谈论的不再是战争和斗争,而是“和平红利”、“伙伴关系”、“地球村”、“地球公民”。俄美这对昔日的冤家仇敌,甚至出现了一段火热的“蜜月期”,俄罗斯推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美国则向俄开出了很多空头支票。与此同时,全球化浪潮迅速兴起,世界最年轻的经济—全球经济、全球市场开始寻找自己的坐标。从市场的角度看,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变得扁平起来,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更向人们展示了“经济国界”的淡化趋势。借用德国政治学家卡尔·施密特的话说,冷战时的世界,国与国之间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朋友”;而在全球化世界,所有的朋友和敌人都变成了“竞争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乐观,甚至错误地认为天下从此太平,而看不清世界的真实面目。第三重,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冷战后北约不断东扩,美国发动了数场战争,2008年8月俄格发生军事冲突,现实使人们认识到,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不会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充满变数。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则如同显像镜,还原了世界的凹凸面。围绕着维护还是改造现行国际体系问题,新兴国家、美国和欧洲主张不一,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因此结合所学,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战后国际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表明美国(  )

A.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B.发起对苏联的冷战

C.确立全球霸权战略

D.意欲干涉他国事务

 

查看答案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但“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 2012年2月9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投反对票。这表明中国

①在涉及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处理国际问题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

③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

④在重大国际事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如图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请思考: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后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