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主张削弱君权

C.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B 【解析】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顾炎武的这段话是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足,分封制下地方势力过大,但郡县制下君主权力过大,因此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再分析选项,A不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否定君主制度;C不对,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说倡行“郡国并存”制度;D不对,这超越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范畴。只有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查看答案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查看答案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查看答案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 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