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该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命题。”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什么主张?它对封建社会有何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1)治国思想:仁政。(1分)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1分)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1分) 影响:它使儒家思想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2分) (3)态度:批判君主专制制度。(1分) 原因: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治腐败导致灭亡;《明夷待访录》的影响。(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从百家争鸣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发展。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仁政”主张及其标准和实质,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第二问主要考查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第三问主要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的主张,要求学生能结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背景指出其对君主专制批判的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这个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新民主主义

D.邓小平理论

 

查看答案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其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这一潮流“新”在

A.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B.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C.突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查看答案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其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查看答案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