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的矛盾 |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