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C 【解析】注意“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西装”实际是指西方文化,董仲舒、李贽都是古代的儒家思想家,前者把孔子进一步神圣化,后者批判的继承儒学,但都没有提出学习西方,AB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猛烈批判儒学,显然不是借助、利用孔子宣传主张,D不符。 联系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孔子宣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 翻译外国书籍

B. 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 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 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汽船      ②飞机      ③蒸汽火车         ④汽车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为显著的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6分)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