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如图,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

(10分)如图,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根据他们的主张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1~2人,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分别简要概述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8分)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潮流归纳表

分类

人物

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变化,体现出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2分)

 

(1)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潮流归纳表(8分) 分类 人物 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一类 林则徐 魏 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技术) 第二类 康有为 梁启超 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 第三类 孙中山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主共和 第四类 李大钊 陈独秀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阶级力量的产生、壮大;封建统治的黑暗,封建思想的束缚;先进知识分子的抗争、探索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近代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派别,要求学生能够归纳出地主阶级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及其基本主张。第二问要求学生能够从近代历史发展脉络出发总结向西方学习不断发展出现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五段有关儒学的言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五、“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分别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7分)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3分)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 材料三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3分)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 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分)

 

查看答案

“三个代表”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A.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查看答案

1918年,胡适在《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天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由此可见,胡适主张(  )

A.托古改制     B.君主立宪        C.文学改良      D.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废两千年帝制, 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梁启超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毛泽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