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材料一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

(18分)材料一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敌。……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清军惨败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二、三,从反抗外来民族压迫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客观历史意义。(4分)

(4)当前中日之间因为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关系十分紧张,假如中日之间终有一战,你认为中国能否战胜日本,理由何在?(4分)

 

(1)中国对战争准备不足;中国在战略上的失误;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对战争的长期准备。(6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并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接受。(4分) (3)虽然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目的上看是“排满”,但是排满即是反帝,因为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以后业已沦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所以说推翻清政府,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4分) (4)中国能战胜日本,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大,中国从事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不能战胜日本,因为日本军事实力的强大,美国对西太平洋的新政策,美国对日本的支持。(4分)(只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应该从中日两个方面找原因。中国方面来说,清政府腐朽,决策失误等原因;日本方面,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准备充分等。(2)辛亥革命的意义从政治上来说主要由这几条:推翻帝制;创立共和;颁布宪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如果说评价辛亥革命,则应该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说。(3)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但是此时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工具,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就间接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4)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4分)

(4)材料四中 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录》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赵翼《詹曝杂记》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以后封建王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0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职权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结合知识评价行省制。(6分)

 

查看答案

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整顿,并采采取有效的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居处调调

 

查看答案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 )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