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提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提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为此地主阶级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又感觉到“制度”上的不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走民主共和道路。革命派开展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什么?(1分)该活动最重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1)“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中体西用”(1分)。 (2)辛亥革命(1分);结束君主专制政体(2分)。 (3)指导思想:民主、科学;(2分)影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或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材料中梁启超先生描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即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如果理解了这一知识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学器物的表现就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开展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民用近代企业的创办,结果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第(2)问,制度上的向西方学习主要表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问题限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走民主共和道路其重大实践活动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重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3)问,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现,回忆教材内容即可;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可从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封建思想的打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个方面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以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2分)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建立的背景?(2分)指出“新型的共和国”有何具体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2分)

(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查看答案

“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年收入。”所体现的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查看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

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

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查看答案

“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衣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