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

                          ——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2分)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4分)

 

(1)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3分) (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1分) 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任一点1分) (3)品质:知错就改。(1分) 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任两点2分) (4)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可以分析的出当时的背景: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2)根据材料“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可以看出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3)根据材料三四可以看出,秦王善于用人,能够听取大臣的意见,知错就改。(4)解答此类问题只要言之有据即可。 考点:秦王嬴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它对二战的爆发是无能为力的……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有需要时,国联亦会要求大国提供军事援助。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国际制裁亦影响同样施行制裁的国联会员。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没能阻止“二战”的爆发。(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概括国联的历史贡献。(6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

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 (2分)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2分)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12分)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

 

查看答案

(25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材料四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失误前列地提高了生产率,不列颠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65年的60亿英镑。……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蒸蒸日上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被编入了生气勃勃、不断扩张的全球经济之网。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3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8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2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2分)

 

 

(5)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 (4分)

 

查看答案

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D.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