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约翰·巴克勒在《西方社会史》一书中指出:“(‘二战’后)西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真正...

约翰·巴克勒在《西方社会史》一书中指出:“(‘二战’后)西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而经济的进步又加快了正在进行的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步伐。因此,这个源于西方社会对二元革命执着的追求的伟大承诺,终于在战后时期那光辉的成就中得以实现,它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法国和英国,它暂时消除了大萧条带来的痛苦和纳粹极权主义带来的恐惧”。材料中的“二元革命”是指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B.启蒙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8世纪后期西方的变革。根据“它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法国和英国”分析,此时发生在英国和法国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其他各项与题干不符。 考点:本题以“二元革命”为切入点,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为有关人与神关系的三段资料。

资料一: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资料二: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资料三: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这三段资料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作者,他们依次是

A.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    B.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

C.路德教徒、中世纪基督徒、人文主义者    D.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

 

查看答案

下列歌谣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社会风尚的是

A.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用柴     B.一朵红花织匹布,一粒棉籽油一缸

C.就业当工人,嫁女嫁英雄     D.少生孩子多读书,农民家庭建书屋

 

查看答案

一位外国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车要先取得通行许可证明,才能买车票;到了目的地,看到满城尽是脚踏车;在路边摊买烧饼时,摊贩向他要粮票。这位观光客见到的景象最可能在

A. 1919年的上海    B. 1936年的南京    C. 1955年的香港  D. 1970年的北京

 

查看答案

 “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据内容判断,这段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