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穆特一霍利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关税,几乎所有产品的关税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1932年的进口情况来看,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此举随即引起33个国家的抗议和7个国家的报复行动。欧洲国家,甚至包括日本,都很快树立起关税壁垒,并且一起都向美国看齐,将进口商品加收超过50%的关税。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主编:《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

材料二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不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议)规定:在执行WTO/TBT协议及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许定时,应考虑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的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可能会妨碍他们充分履行协议中规定的义务,因此,本协议中全部或部分义务可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有时限的例外。

——包运成《世贸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制度》

材料三  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一旦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此标准,不管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害,都将一律被禁止进口或流通。……欧盟实施了严格而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如对于肉类产品,……要求出口国定期向其提供动物疫情报告, 欧盟依据出口国的兽医卫生状况发布允许向欧盟出口的第三国名单。

——李凯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法及启示》

材料四  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发生国际社会关税战的主要经济背景是什么? 关税战造成了怎样严重后果? (3分)

(2)世贸组织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据材料二指出世贸组织对贸易保护的态度是 (3分)

(3)材料一、三反映了国际贸易保护所关注的焦点发生怎样变化?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我国如何应对新贸易保护政策? (6分)

(4)时至今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却不断抬头。结合材料四,说明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1)经济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萧条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世界局势紧张动荡(3分)。 (2)经济全体化、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反对不正当的贸易保护,允许采用正当的贸易保护手段。(3分) (3)变化: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或由关税转向非关税壁垒)(2分) 应对:政府应充分利用世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协商机制,维护我国企业合法利益;国内企业应增强环保、安全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对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法规及技术壁垒等研究等。(4分) (4)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应树立责任意、合作意识,联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才能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察近代美国经济。根据题干可知各国大幅度提高进口税率,其背景是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大危机。其引起的结果是危机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加剧了危机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第(2)问中的第(1)小问结合世贸成立的时代背景可知;第(2)小问从材料的出处《世贸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制度》以及关键信息“全部或部分义务可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有时限的例外”可知,世贸对发展中国家允许采用正当的贸易保护手段。第(3)问中第(1)小问从材料的出处和关键信息可知其“变化”;第(2)小问从材料中日本的经验以及所学知识,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等角度来分析其对策。第(4)问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角度来评论贸易保护主义。 考点:本题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切入点,综合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说明问题的能力、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明史》卷78《食货二》记:“宣德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于是江南巡抚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曲计减苏粮七十余万,他府以为差,而东南民力少纾矣。” 其实,宣德五年二月有减赋之诏,同年九月,周忱等始选赴各地巡抚,以总督税粮之事,周、况的减赋虽使江南赋重多逋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权宜之举。故其后情况并未见根本性好转。其后虽复有减赋之请,而因户部阻格不行。

宣德朝是明代由开国转向守成的重要时代,其特征之一便是由国家重赋向藏富于民的转变。然而在当时的整个官僚体制中,因循旧有成法的观念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宣宗虽然倾向于减赋,却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出现了宣德中减赋难以推行的局面。这种局面直到英宗正统间才得以从根本上改变。

——商传《从蠲赈到减赋——明朝灾害政策转变的三个个案》

材料三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师法亨利·乔治与约翰·穆勒,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以及均田、公仓等方案中受到启发,提出“平均地权”以谋防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弊害。孙中山自信“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曾被讥评为徒托空言,其实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这方面还是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与讨论,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教训的。民生一词,从经济而言,涵盖发展与分配两个方面,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反思辛亥革命百年:民生主义在当时曲高和寡》2011年01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四  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赋税政策的变化和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实现?(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解决民生问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总和。1870年,中国的GDP滑落到世界总量的17.2%。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 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3分)

(2)古代中国的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 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 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田昌五、漆侠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材料三  在两宋300年间,……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 多的商业利润。可是,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 愁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 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 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1)简要归纳三则材料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性认识。(不得照抄原文)(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材料二、三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什么共同之处?(6分)

(3)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看法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呈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动摇

 

查看答案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D.推行义务交售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