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即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所以②中“首次”错误,用排除法,故选C。 考点:日本侵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查看答案

1742年,辉格党领袖、内阁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因失去了下院多数的信任而被迫率内阁集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就成为英国一种不成文的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

A.防止国家元首专制独裁                    B.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关系

C.进一步增强内阁首相的权力                D.协调内阁与国王的关系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查看答案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这项事务的会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三

6ec8aac122bd4f6e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

 

   ⑶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