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32题)(12分)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在...

(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32题)(12分)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中国进行了最具连贯性的报道。以下内容摘自《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

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954年3月10日这一期是周恩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1955年的一期期刊的封面人物是蒋介石。

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1979年1月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在1986年1月6日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0月14日时代杂志,王菲登上封面,是继巩俐之后第二位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艺人。王菲被杂志誉为“流行乐女王”,全文报导王菲出道至走红经过。

2002年1月随着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热映,四位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一起成为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本期的主题就是张艺谋的“英雄”。

2002年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

2002年11月在NBA休斯顿火箭队效力的姚明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该期《时代》选姚明作为封面人物,称他为“巨人先生”。该期同时也提到了王致郅。

2010年10月18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请阅读上面材料,回答问题:   

(1)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如何理解“一群蝗虫围绕”?

(2分)

(2)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这是在说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友好的接触。写出这一年中美友好关系的相关史实。(2分)

(3)纵观《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具有哪些特征? (4分)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4分)

 

(l)理【解析】 一群煌虫围绕体现了美国对我国的仇视,意识形态的对抗。(2分) (2)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2分,任答一点即可) (3)从较浓的反华色彩到比较客观;从较多的政治层面到文化、体育、经济等多个层面;数量不断的增加。(写出两点即可,4 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深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关键信息: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存在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春、其“蝗虫”的比喻体现其对中国的诋毁,说明美国对我国的仇视,意识形态的对抗。第(2)问,考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本题解答列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过程的重要相关事实即可,如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第(3)问,综合考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解答须在前两问的基础上,阐述中美关系的变化,须从美国对华认识、了解的态度与层面等角度,以及从中国的对外态度、实力的变化,两国互相的了解等角度分析。 考点:中美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同)。查法国所让两省之地,较之奉天南边并台湾全岛为尤要;所赔兵费用金申算,则六倍日本之数。中国地大物博,土肥矿多,户口之繁甲于天下,百姓极为勤俭,工商废而未举,诚能变革中国旧俗,采用泰西新法,富强之期可立而待。不但中日条约让地赔款未足为中国累,而十年之后诸务繁兴,国富民强之效,必为中国前此所未有。区区日本,此约何足深较。

——《总署收美国科士达函》(189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府对待《马关条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该看法中不合理成分。(9分)

 

材料二 美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行的政策,虽然没有直接侵害中国,但无疑为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外交支持,违背了美国声称的对华友好政策。事实上,在当时东亚国际关系中,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也始终将美国看作最友善的国家而充分加以利用。然而,后来的历史表明,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2)请结合一战至二战间相关史实,说明“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10分)

 

材料三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五十多年来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因此,中美推迟乃至消除长期战略冲突的产生,将极大地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邱震海《国际先驱导报》(2005)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二战后中、美、日的外交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7分)

 

查看答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该公报的内容不包括

A.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C.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其武装力量

 

查看答案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丌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①-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位作者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设计的邮票图案。如要你为这图案的有关背景作说明,符合史实的有

6ec8aac122bd4f6e

A.当时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中美关系的缓和和正常化

C.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中国的支持

D.中苏关系的和好和苏联的强力支持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6ec8aac122bd4f6e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