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

17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丈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 (3)观点:批判吸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1)魏源是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主张学习西方,但认为不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魏源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为以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胡适认为思想文化上也应该学习西方,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是由于其阶级属性决定的(3)毛泽东的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吸收利用。在20年代,他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4)根据以上分析和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过程经历了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的过程。 考点:西学东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 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5)说明材料一和材料四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怎样的个人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

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查看答案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造成这一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口布局

C.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农村人口大量迁往殖民地

 

查看答案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查看答案

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自身不断前进。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启蒙思想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