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西方,近代精神既表现为理性获得了胜利,又表现为宗教走向宽容的历史事件的是 A....

在西方,近代精神既表现为理性获得了胜利,又表现为宗教走向宽容的历史事件的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应抓住“理性”这一关键词,“理性”即不畏权威,独立思考和判断,ABC都符合理性。“宗教宽容”就是允许个人选择并非国家认可的宗教信仰形式的政策。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有利于宗教宽容。“走向”更符合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则更鲜明提出宗教宽容。故选B项 考点:宗教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这是一位古希腊哲人强调知识对人道德作用的话。这个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泰戈拉   D.苏格拉底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法律规定,夫妻口角后,妻上吊自杀,丈夫不受处分。如果是夫因此上吊自杀,妻要被判处“绞刑”。

材料二 一对夫妻争吵互殴,丈夫气不过上吊自杀。地方官原来判处妻子“绞刑”,但后来皇帝指示:“妇之于夫,犹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同列三纲,所关綦重。”便改判“斩立决”。

从这两则材料判断,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色

B.皇帝尊重官员的判决,也遵照法律规定判刑

C.皇帝改判更严厉的处分,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

D.皇帝任意破坏法律,使法律丧失维护纲常名教的功能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查看答案

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年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查看答案

(26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化一  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变化二  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8分)

变化三  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三个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2分)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概括指出上述三个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