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他回答我说:“你若是愿意我领你沿着横亘在更低处的那道堤岸走下去,你就可以听到他亲口说明他本人和他的罪孽。”-----我开始说道:“啊!可悲的灵魂!难道你这么早就厌腻了已得的财富?而你过去为了发财,曾不怕把那佳人骗娶到手,随后却又把她变卖玷污! 你像根木桩,上下颠倒,插在地里,不管你是谁,你若能说话,就请开尊口。”那鬼魂(指教皇尼可洛三世)把双脚一齐扭动了一下;随后又叹了一口气,用哭泣的声音对我说:“---你该知道,我生前曾身着尊贵的法衣。我确实是母熊的儿子,我是如此贪婪成性,想让小熊们也能青云直上,在人世我把钱财放进口袋,在这里则是把我自己打入恶囊。在我的脚下,还有其他人(指教士、主教)被拖进,他们被一个压一个地平放在岩石的夹缝,因为他们在我之前犯有买卖圣职的恶行。”

——《神曲-地狱篇》

材料二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       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出作者的思想倾向。(3分)

(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3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知识,分析《十日谈》为什么又被称为“人曲”?(3分)

材料三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 《九十五条论纲》

(4)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517年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 (2分)

(5)材料三的作者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是什么?(4分)

 

(1)但丁(1分)教会中上层教士荒淫、腐败、伪善。(1分)作者反对教权,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或人文主义思想(1分) (2)薄伽丘(1分)反对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2分) (3)《十日谈》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笔法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1分)反对神性和神权,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1分)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称之为 人曲。(1分) (4)马丁-路德,(1分)1517年他领导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1分) (5)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而已。(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的出处《神曲》,可知作者是但丁,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但丁反对教权,高扬人性;(2)材料二节选自《十日谈》,可知作者是薄伽丘,从材料内容中可以得出贵族女性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教条与仆人相恋,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3)分析《十日谈》称为“人曲”的原因,在于①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②揭露了教会和教士的虚伪;③讴歌了现实生活的幸福。(4)从材料出处《九十五条论纲》可知作者是马丁·路德,他领导的是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5)马丁·路德对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持强烈反对意见,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教皇出售赎罪券仅仅是为了收敛钱财而并非拯救教众的心灵罪恶。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三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四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五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该理念的内容。这一理念有何现实意义? (9分)

(2)上述理念在明清时期被进步思想家继承并发展,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并作简要评价。(6分)

 

查看答案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标志科学时代的开始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C.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查看答案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影响来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欧洲启蒙运动较之文艺复兴运动,其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A.它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B.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C.它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宣扬和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D.它促使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查看答案

法国大革命前十年,谈论卢梭和阅读其著作的人已经远远超过了伏尔泰等启蒙运动主流派别的程度。大革命期间,革命的激进派奉卢梭为祖师,罗伯斯庇尔等把《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咏颂。卢梭的思想在大革命期间成为主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他主张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

B.他更热情的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为中下层群众提供了理论旗帜,适应了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追求

D.文章的情感丰富自然,通俗易懂,最具感染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