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2: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3: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 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 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2.材料2反映的思想的局限性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3指出黄 宗羲认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 ,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2:“……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3:“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1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1、2、3、4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3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3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2有什么进步?
4.材料4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3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有10名佛罗伦萨男女青年因逃避城内瘟疫暂居乡间10天,他们讲了100个故事。如果你想知道这100个故事,应该去看
A.《神曲》 B.《歌集》 C.《堂吉诃德》 D.《十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