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现实主义摈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作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经存在,即使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现实主义的繁荣作了准备,它是现实的创造,也是历史的继承。

——以上材料选自《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现实主义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及这一流派的特点。(2分)

2.举出两位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2分)

3.材料二中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2分)

4.据材料三,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现实主义流派在古希腊就已形成?为什么?(2分)

5.综合材料一、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1分)

 

(1)历史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复杂尖锐。(1分) 特点:力图真实再现生活,深入剖析社会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1分) (2)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2分) (3)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2分) (4)不能,因为文学流派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创作方法上的不同,还受许多其他方面的影响。(2分) (5)认识:文学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具有继承性的特点,是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繁荣的。(1分,答一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共产党宣言》:“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结合所学知识,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此外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还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3)结合所学知识,《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其另一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通过这个故事托尔斯泰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 (4)不能,结合规律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5)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生动反映了这一系列的社会变迁。那些目光敏锐、思想活跃的文学家们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据此得出认识。 考点:近代西方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眼日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其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首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者所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思考回答,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5分)

3.结合材料二、三,比较孙中山与胡锦涛在民生问题上有何相同的看法。(3分)

4.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材料三  开国元勋毛泽东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四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本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序言(1994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公元1001—1500年期间,中国取得哪些“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成果?(2分) 

2.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愿望是哪一年实现的?(1分)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有何新特点?(2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

 

查看答案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登场,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明清之际,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哪些?(3分)

材料二: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2.依据材料二中的这些图片来判断,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共同宣传的思想精神是什么?(3分)

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4.综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社会思想文明发展的共性特点。(2分)

 

查看答案

某电影院放映了一部1925年拍摄的影片,这部电影的特点可能有                  

①无声音 ②只有黑白两色 ③听到优美的电影插曲 ④宽银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音乐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下列三幅图片中的音乐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6ec8aac122bd4f6e

A.强烈的民族意识    B.崇尚民主和自由    C.反对封建专制      D.要求个性解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