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C 【解析】 试题分析: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人的社会责任,题干当中并未提到亡天下,排除A;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故排除B、D两项。本题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与“天下为公”思想接近,故选C项 考点:黄宗羲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查看答案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查看答案

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周年,电影《孔子》于2009年3月30日在北京隆重开机。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现实主义摈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作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经存在,即使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现实主义的繁荣作了准备,它是现实的创造,也是历史的继承。

——以上材料选自《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现实主义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及这一流派的特点。(2分)

2.举出两位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2分)

3.材料二中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2分)

4.据材料三,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现实主义流派在古希腊就已形成?为什么?(2分)

5.综合材料一、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1分)

 

查看答案

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眼日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其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首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者所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思考回答,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5分)

3.结合材料二、三,比较孙中山与胡锦涛在民生问题上有何相同的看法。(3分)

4.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