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段话。其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是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邦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周年,电影《孔子》于2009年3月30日在北京隆重开机。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现实主义摈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作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经存在,即使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现实主义的繁荣作了准备,它是现实的创造,也是历史的继承。
——以上材料选自《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现实主义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及这一流派的特点。(2分)
2.举出两位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2分)
3.材料二中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2分)
4.据材料三,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现实主义流派在古希腊就已形成?为什么?(2分)
5.综合材料一、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