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完全国家?以其国家思想不完全也。
……故今略述其变迁异同之大体,使吾国民比较而自省焉。苟思想之普及,则吾国家之成立,殆将不远矣。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甲 欧洲旧思想 |
乙 中国旧思想 |
丙 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四、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 |
四、帝王非天之代 理者,而天之所委任者,故帝王对于天而负责任。 |
四、帝王及其他统治权,非天之代 理,而民之代 理,非天之所委任,而民之所委任,故统治者对于民而负责任。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而不相属。 |
七、立法权在少数之人(君主及贵族),其法以神意为标准。 |
七、立法权在一人(君主),其法以古昔为标准。 |
七、立法之权在众人(全国民)、其法以民间公利公益为标准。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1.概括甲、乙、丙三种思想中关于君主权力的不同主张。(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不同主张的思想根源。(3分)
3.概述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写作意图。(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焉用杀?子欲善为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
评 论 |
出 典 |
评孔子 |
“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 |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
|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
评儒学 |
(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 |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儒学)“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
《坟·春末闲谈》 |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3.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
B.达尔文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美国学者格鲁弗?威尔逊说:“用艾萨克?牛顿的词句所说明的运动三大定律,但却是以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衣服是牛顿的,身体却是伽利略的。”按他的意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的提出者是伽利略 |
B.伽利略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奠基者 |
C.“科学巨人”牛顿名不副实 |
D.经典力学是两人通力合作的成果 |
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所说的他的作品是
A.《唐璜》 |
B.《巴黎圣母院》 |
C.《人间喜剧》 |
D.《战争与和平》 |
一般来说,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就是生活。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A.拜金主义泛滥 |
B.对“理性王国”失望 |
C.理想主义盛行 |
D.对古典文化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