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农夫早出暮入”、“ 妇人夙兴夜寐”,可以看出农民生活的辛苦,故A项不正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能得农业地位的重要,故B、D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田”                     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C.“除井田,民得卖买”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查看答案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材料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既丰富多彩,又用法严谨,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   

材料2: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浪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乾降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

(2)依据材料2说出京剧艺术融合吸收了哪些剧种和腔调?

(3)京剧艺术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