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3分)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3)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的。(3分)

 

(1)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3分,任答3点即可) (2)内容:①忠孝一致。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③自强不息。④团结协作。(4分,答出2点即可) 影响:①丰富了韩国民族精神。②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③促进了韩国的经济发展。(4分,答出2点即可) (3)态度:①汉唐:积极吸收外来文化。②清朝:排斥外来文化。(每点2分,共4分) 影响:①汉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唐代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②清代: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6分,每点3分) (4)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一些格言和警言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比如自强不息、勤奋好学、探求真理、讲求诚信、尊老爱幼等应该继承的民族性格,从每一段材料中概括提炼即可,解题的关键在于分层阅读。第(2)问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忠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共同体意识”等;以及“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的精神动力”、“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等。第(3)问中第(1)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第(2)小问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第(4)问韩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取得与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息息相关,故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该善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待外来文化的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别说明产生的根源根源。(6分)

材料二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

秦后,茶叶的种植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沿长江南下向全国传播。……上层社会把茶作为饮料是从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的原因。(6分)

材料三 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是指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者;保守主义的特色则为拒变,重视稳定与秩序,缺乏想象力、憎恶新观念等。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言论,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但他的基本主张在德、察、刑三者不可偏废,并未跳出儒家的正统。照传统来说,他是儒家革新派。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产生不出近代的自由主义。

——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

(3)根据材料三和王安石变法的史实,指出“王安石……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的观点的依据。材料三认为“照现代说”王安石是“保守自由派”,这说明其根本看法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1)秦朝开创了一种有创新内容的政权组织形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出现具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6分)

材料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经济背景和意义。(4分)

 

查看答案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对孝文帝改革的

A.客观表述                             B.客观记载

C.客观评论                             D.主观评论

 

查看答案

王守仁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A.“齐物我”                            B.“致良知”

C.“正君心”                            D.“存天理”

 

查看答案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②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③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