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材料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思路: (1)观点一: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格局的中心地位。(2分)   论证:国际政治地位不断下降: 史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3分) 经济实力相对削弱:史实—美国经济崛起;苏联工业化;东亚发展;经济多极化。(3 对世界文化影响减弱:史实——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和民族化。(2分) (2)观点一: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分) 论证:(史实略)政治: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3分) 经济: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3分) 思想:启蒙思想广泛传播。(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本身就列出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对欧洲在20世纪的地位的两个方面的看法,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方面进行分析。不管选择哪一个方面进行论证,这几个方面一定要涉及到:论点,一定要鲜明,一目了然;论据,一定要有而且要充分。此外,再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 考点:20世纪欧洲的国际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指出,晚明社会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流动特点的主要区别。(6分)根据材料,指出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2分)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孟子》中载,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

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是指农奴共耕公田。由于领主经济已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所体现的特点及积极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人类社会出现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3分)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时说:“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的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逼攻下逐步灭亡,或者被一暴发户所腐化。”就“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逐步灭亡”的过程而言,其实质是(   )

A.拜金主义取代宗法主义                  B.工业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C.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科学技术突破                       社会发展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   铁器、牛耕运用推广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D.   凯恩斯经济理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

 

 

查看答案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