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材料四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不得摘抄原文)。(3分)

(2)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6分)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4分)

 

(1)天下为公;选举贤能;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 “大同社会”(意思相近即可)(3分) (2)发展:董仲舒吸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 “天人感应”、德刑并用。判断:观点依据《春秋》;主张德为主,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政。(6分) (3)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糅合了佛道思想。(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类似于这样的题,要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信息,概括作答。(2)董仲舒的儒学已经不同于战国时期的儒学,而是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但是董仲舒的思想依然属于儒学的范畴,因为基本的思想如主张实行仁政等是一致的。(3)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具有思辩性,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回答:

(1) 依据材料,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5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理由分别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5分)

(3)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这句话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

A.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