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吾台,吾民父母之乡也。吾民之田庐在于是,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吾台,吾民父母之乡也。吾民之田庐在于是,子孙在于是,祖宗丘墓在于是。台亡,吾民将安归乎?诸公皆健者,义博云秋,气吞百川,际此生死存亡之交,何兴乎来,执挺以为刘(永福)公助。庶几人自为战,家自为守,成则建造新邦,熠跃千古,败则举吾民之骨血与全台俱尽焉!是亦亡国之荣也。                      ——徐骧(?——1895年)

(1)结合历史背景和斗争方式,分析徐骧抗日斗争失败的原因。(2分)

材料二 台湾光复仪式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指出台湾光复的时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台湾得以光复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演说时宣称,东京将“购买”钓鱼岛。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以20.5亿日元的价格,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买下钓鱼岛中的3个岛屿,将其“国有化”。9月11日,日本政府和“土地权所有者”签订交易合同。

中国的回应

8月15日,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并竖起中国国旗。

9月9日,胡锦涛向日本首相表示,坚决反对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

9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日本宣布“购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

9月11日,中国国防部表示中国军队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的权力。

9月12日,国内多家旅行社暂停赴日游业务。

9月13日,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

9月14日,中国6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附近12海里领海内,展开维权巡航执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为什么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4分)

(4)请问中国对日本“购岛”的回应有何特点?(4分)

 

(14分)(1)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战败,割台弃台;人民自发抗日,孤立无援。(2分) (2)时间:1945年。(1分)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战斗;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台湾人民长期不懈的抗日(3分) (3)因为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已明确规定日本法西斯必须将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的钓鱼岛等岛屿归还中国,所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行径,公然蔑视和破坏了现有国际法准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4分) (4)特点:中国政府和军队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和反制措施坚决;经济、外交、法律、军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民众维护国家主权的热情高涨,与政府、军队相结合,共同维护国家主权。(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历史背景:清政府腐败,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斗争方式:徐骧领导的抗日斗争是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 (2)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光复。原因可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和台湾人民不懈的斗争作答。 (3)1943年,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规定“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苏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必须实施。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行径,公然蔑视和破坏了现有国际法准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 (4)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国内多家旅行社暂停赴日游业务属于民众自发的反日活动;其他属于中国政府官方的应对措施,两者相结合,维护国家主权。 考点:中日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筹集资本的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由此导致英国本土各阶层利益占有格局的急剧变化,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5分)

(3)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读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分)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2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考证历史事实      B.把握历史规律      C.分析历史原因      D.描述历史现象

 

查看答案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飞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中国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查看答案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