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达网报道: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
2009年向前推30年是1979年,正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时代。再向前到1949年,可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转折。到1889年,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时代,这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努力着要富国强兵。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国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和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
请回答:
(1)1859年是中国和西方全面接触的时期,这在当时思想观念领域有何体现?
(2)1889年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千年之大变局”中思想文化之变的揭幕人,为什么?
(3)为什么王富仁教授说1919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时期?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他认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文化教育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突出特征是( )
A.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相结合
B.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C.只限于思想领域
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