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2: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1)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1的出处和时间提示,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可判断这段言论出自戊戌变法;根据材料2的出处和时间提示,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可以判断出所说为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材料本身提供的是作者的新认识,回答两位作者提出这种新认识的原因需要回顾平时所学知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知识。从材料中“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可以概括出: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这些内容又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第(3)问注意两者关系要概括指明,同时说明时要有根有据——材料中作者观点。梁启超说“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由此可见,他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说,“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可见他把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这是对梁启超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考点:维新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智达网报道: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009年向前推30年是1979年,正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时代。再向前到1949年,可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转折。到1889年,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时代,这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努力着要富国强兵。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国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和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

请回答:

(1)1859年是中国和西方全面接触的时期,这在当时思想观念领域有何体现?

(2)1889年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千年之大变局”中思想文化之变的揭幕人,为什么?

(3)为什么王富仁教授说1919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时期?

 

查看答案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查看答案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他认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文化教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