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
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各国改革就整体而言主要是针对上层建筑方面的
B.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
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
D.战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更加彻底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
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 )
A.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
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
材料二 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
(2)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
(3)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