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戴震(1724—1777年):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

戴震(1724—1777年):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尊者和长者大都是以理作为教训地位卑微的人和年幼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因为不符合理得要求,也被认为是叛逆,会受到惩罚。这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体现了追求自由的观点,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因此①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C。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查看答案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发达,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但在近代与工业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1)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6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材料三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材料四 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98℅

2℅

商品零售额

95.8℅

4.2℅

(4)材料四反映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4分)

(5)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