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大明律》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 律……”“法者,天下之会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 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项主要成就。(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4分)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 (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国家规章制度的母法。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4)进步:材料一、二是封建社会法制,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没有政治权利;材料三、四是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要求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今中国法制建设,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材料一中,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材料二中朱元璋强调刑罚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材料三、四强调权力属于国民(众人),实行人民主权;近代法治取代人治的标志性事件是《临时约法》的颁布。(3)1949年的成就需根据所学回答,1954年的成就根据材料的标注回答。(4)进步的表现一是不同时期法制的性质变化,一是人民权利的变化。 考点:古今中国法制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

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       B.19世纪末期       C.18世纪末期       D.17世纪后期

 

查看答案

观察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查看答案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沦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此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拓展海外殖民地                        B.拓展海外市场

C.打击荷兰海上势力                      D.加紧与荷兰争夺投资场所

 

查看答案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查看答案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