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1981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是...

下图是1981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是因为她(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为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B.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

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B 【解析】 试题分析: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A项“丝织技术”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CD项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纺织技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2011年,全国各地的世纪大旱使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修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3: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水工郑国的本来目的。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作出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根据材料2、3,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概况及特点。

(3)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筹备。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中国农业》

(1)据展览一请你就作物栽培、农具改进各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2)展览二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二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

──李根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2)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

(4)我国农业有何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③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

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