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制造糖酒、糖蜜和食糖而进行的甘蔗生产,与黑奴贸易和贵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制造糖酒、糖蜜和食糖而进行的甘蔗生产,与黑奴贸易和贵金属掠夺一起,成为整个16世纪中西班牙的巨大财源。西班牙国王偿还了他的巨额外债,并资助了他的战争。国王像发了财的冒险家、贵族、商人一样,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般地扩散了。 ──M.博德《资本主义史》

材料二 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王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国王却不能保住这些财富。这是因为,首先,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法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家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 

请回答:

(1)在近代历史早期,西班牙王国曾经掌握过巨大的财富,依据有关材料分析西班牙财富的主要来源。

(2)巨大的财富为什么没有使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3)西班牙的财富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1)甘蔗的种植;垄断对东方的贸易;掠夺美洲金银;进行奴隶贸易。 (2)西班牙的工业基础薄弱,无法平衡国际贸易中的逆差;大量的金钱用于庞大的军费开支;西班牙王室用大量钱财偿还债务和购买奢侈品。总之,资金没有用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3)西班牙通过殖民掠夺得到的财富通过各种途径流到了西欧其他国家,帮助这些国家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分析依据:“为制造糖酒、糖蜜和食糖而进行的甘蔗生产,与黑奴贸易和贵金属掠夺一起,成为整个16世纪中西班牙的巨大财源”、“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第(2)问,分析依据: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第(3)问,考查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从资本的原始积累角度阐述。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开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3分)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气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人类文明转型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8分)

 

查看答案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

材料一 城邦即城市国家(city-state),通常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围的乡村构成。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产生过不同形态的城邦。中国春秋以前的诸侯国也可以视为一种城邦形态。孟子说:“公侯皆方百里。”(《孟子·万章下》)这就是一个城邦的大小规模。

(1)比较中国古代城邦和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完成以下表格。(4分)

 

春秋以前的中国

古代希腊的雅典

主权归属

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

 

官员的产生

 

抽签和选举

土地所有权

 

公民的私有土地

工商业状况

规模小,官府控制

 

材料二 长安和7—8世纪的主要城市首先是贵族和官府的城市,那里的国家政权权力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置于其严格的控制之下,但开封(北宋东京)却提供了商业生活和消遣娱乐活动占突出地位的居民区的第一个例证。政权机构及其人员从这个时代起就与大部分是由平民组成的典型城市居民保持着直接接触,而经济发展高潮也突破了所有那些倾向于使城市保留其贵族特征的古老规则。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最早起步和首先完成的国家。1851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法国的城市化始于19世纪初,由于大量存在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经过一个多世纪,直到1931年法国城市人口才占到全国人口的51.2%。美国的城市化同样始于19世纪初,同样拖延了一个多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是:西部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吸收了大量的人口。美国在1920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以来促进西方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因素。(2分)与英国相比,为什么法国和美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2分)

 

查看答案

教育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学校以经学为教材,实行“尊孔读经”。

——《汉代的教育》

材料二 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以1636年哈佛学院的建立为开端。随后1693年美国南部建立了威廉·玛丽学院,1701年康涅狄格创办耶鲁学院。这三所最早的学院都以培养传教士为主要目标,完全照搬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体制。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神、法、医等学科,而哈佛学院仅设神学科。如果从事医、法工作还需到英国留学。……这个时期共建九所学院,均为私立学校,收费高昂,只有少数富家子弟才有资格入学。……显然不敷需要,而且这九所学院均集中在东部城市,更是难以适应西部和南部各州的发展。

——刘建芳《试论教育改革在美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三 (伪满时期,五常县国民优吉小学)校长是个说了不算的中国人,副校长是个留着小胡、矮矮的、口气生硬的日本人。取消了国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每周就上日语、满语、算术、美术四门课程。日语课上,要求大家一律说日语,其中有专门的“建国精神”教育,主要就是灌输“日本亲善、共存共荣”思想……“朝会”上,全体师生要升伪满“国旗”,唱伪满“国歌”,面向东南日本东京皇宫方向给日本天皇敬礼……1935年5月2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为了报答其主子,访日归来后颁布了《回銮训民诏书》,要求国民必须与日本“一心一德”,每校一份。每周一都会有周会,校长会毕恭毕敬地把溥仪的诏书举过头顶捧出来,领着大家进行诵读。

——《殖民教育十四年 身心伤痛七十载》

(1)材料一中汉武帝时期学校教育为何“尊孔”?(2分)依据材料二,归纳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在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而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2分)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东汉以后,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迁徙。魏晋时,内迁活动更加频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自西晋末年至宋元时期,每一次北方大乱,都促使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材料二 江西向湖南、湖北的移民活动始于唐代,结束于清朝中叶。其间迁移高潮迭起,尤以元末明初移民的声势最为壮观。因此有“江西填湖广”的谚语。两湖则早在元代以前就开始了向四川的移民。明末清初,由于天灾人祸,四川人口锐减。清政府鼓励移民入川,数以万计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几个省的移民来到巴蜀大地,故民间有“湖广填四川”之说。清道光以后,我国人口大量向关外、口外迁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内外出现了“移民实边”的议论。光绪时东三省全部开禁,内地移民涌向关外,东北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口外蒙古地区也于光绪年间开禁放垦。尽管“走西口”也是习惯性的人口迁移,但由于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移民规模比“闯关东”要小得多。

材料三 秦汉至魏晋,黄河流域人民为逃避战祸,不断迁往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隋唐时期,中国商人大量移居海外。明代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等原因,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东南亚各地经商和居住。

材料四 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始,华工大批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国的海外移民有1000多万人。近代中国向海外移民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摘编自李传永、李恬《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2)材料四显示了近代中国人口迁移呈现怎样的新特点?简析其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