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本。及其长也,不进之大学,则无察其义理,措之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                                ——朱熹《大学或问》

材料四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在修养论上的主张。(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顾炎武在治学上的主张。(4分)

 

(1)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培养众多人才。(4分)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3)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4分) (4)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注意材料信息“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体现了大一统思想;“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3)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这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朱熹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他认为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 (4)明心见性,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修己治人,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更好地治理百姓。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是指宋明理学中一种不切实际的学风,过分强调对心性的培养,忽略了实际做事能力。因此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考点:儒学发展演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

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

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够促进经济,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查看答案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查看答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下列文章哪一项体现这一方面的成就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