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该是
A.穷理的方法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法家思想的影响 D.墨家思想的影响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
① “君权神授” ②“天人感应”
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 ④提出“民贵君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