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一) 皇帝 门下省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一)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二)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4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分) (2)状况: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分) 结果:诸侯王不断叛乱,以“七国之乱”最为突出(1分) 措施:实行“推恩令”(1分) (3)认识: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措施: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4分) (4)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表判断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变化产生的影响可根据三省六部制的意义解决。 第(2)问,材料二中“擅自署置”“实非王臣”可以看出地方藩主权力很大,中央难以控制;由“ 《旧唐书》”判断为唐代,得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现象。北宋解决联系所学知识。 第(3)问,从材料中“不旋踵而亡”、“专权乱政”、“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体现了丞相的危害。措施联系所学知识。 第(4)问注意联系材料归类,材料一,三体现中央机构的演变,材料二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京剧《秋江》在欧洲演出,演到半截,后排的观众都站起来,看看舞台上是不是真的有水。当他们看到还是那个平平的舞台,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便爆发出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上述情景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性

 

查看答案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查看答案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