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湿耕泽锄,且溉且粪”描绘的是耕田除草,灌溉施肥的劳动场景,这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A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势,C自给自足强调的是农业产品分配特点,D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态性质,故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查看答案

2010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有“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低碳”、“微博”等,如果1871年的法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够进入排行榜的应是(   )

A.普法战争、公社                        B.一票共和、新宪法

C.里昂起义、圣西门                      D.革命、拿破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

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请回答:

(1)A.(文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4分)

B.(理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的历史背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辟,它的标志是什么?(4分)

(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严复:“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 “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彼西洋之善国且不能,而况中国乎?”

材料二 孙中山:“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革,也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不仅共和政体完全适合于中国,而且苟有豪杰之士起而倒清虏之政府,代敷善政,约法三章,慰其饥渴,庶爱国之士可以奋进,进取之气可以振起也。”

材料三 陈独秀:“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严复的政治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进步性?(4分)

(3)A.(文科生做)结合材料分析,陈独秀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有何进步?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深化?(6分)

B.(理科生做)陈独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了什么事情?举起什么旗帜?(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本。及其长也,不进之大学,则无察其义理,措之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                                ——朱熹《大学或问》

材料四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在修养论上的主张。(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顾炎武在治学上的主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