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西周灭商...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4分)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2分)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材料三: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10分)

 

1.西周疆域辽阔,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落后;(2分)通过分封诸侯,建立藩屏拱卫王室,维护统治。(2分) 2.历史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2分)郡县制地方官员的任免、迁转权悉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自主权,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2分) 3.角度:康有为:地方自治是强国之道,立国之本。(2分) 梁启超:地方自治是伸张民权的基础。(2分) 留日学生:地方自治是发展民族工商实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保证。(2分) 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分)主张变法强国,(1分)实业救国。(1分) 【解析】考点:古代地方政治制度;近代地方自治思想。 1.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具有辽阔的疆域,再加上当时的落后的交通条件等,这一切使得西周实行分封制。 2.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从材料“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主要是吸取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教训。郡县制下长官由中央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康有为认为西方强盛在于地方自治,中国若强盛的话也需这样;梁启超认为“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 地方自治是伸张民权的基础。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等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近期,国际汇率市场风云变幻。美欧货币当局释放出继续扩大流动性信号,日本央行祭出零利率政策,韩国、巴西、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均酝酿或采取市场操作影响本币汇率,一些发达国家指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低估本币汇率……人们担心“货币战争”的潘多拉盒子可能就此开启。                 

——摘自中国网(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三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9日刊出评论说,美国推出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想当然地开动印钞机,“放水”6000亿(下图),但这不是解决经济衰退的办法,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让美元继续贬值。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的贬值,信任危机的来临,砸下6000亿,无疑是美元在自掘坟墓。    

——摘自中新网(2010年11月9日)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作为刚刚进入国际货币问题“漩涡中心”的中国,必须小心应对,切不可盲目跟风。                           

——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的“货币战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出的新一轮货币政策是在“自掘坟墓”。(2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中描述的农业经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分析造成此特征的原因。(4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其正确性。 (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农业政策时应注意的问题。(2分)

 

查看答案

法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古罗马的自然法提出什么重要主张?(3分)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3分)

2.西方近代民主法制的发展与各国的国情相关。英美两国是近代历史上较早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国家,《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执着英国民主政治的滥觞,而《1787年宪法》则为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牢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4分)并说明美国形成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2分)

近代英国、美国国家体制比较

 

英国

美国

政体

 

 

权力结构

 

三权分立

国家结构

中央集权

 

3.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 ,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7分)

4.阅读图表,从“历史上的法制文明成就”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5分),并对这4个关键词进行简要解释(4分)

关键词一览表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简要解释逻辑清晰。

示例:

关键词:雅典公民大会 法国国民议会 国会

主题:立法机构

补充关键词:中华民国参议院(或美国众议院)

简要解释:(应对所选关键词和补充的关键词简要解释,从略)

 

查看答案

法国历史学家梯也尔认为:“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这位伟大人物”是       (   )

A.伯利克里                             B.乔治·华盛顿

C.拿破仑·波拿巴                        D.路易·波拿巴

 

查看答案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B.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公政体

C.议会发动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

D.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