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图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

图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体现的是明清之际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不能压抑人的欲望;B项是王守仁的观点;C项体现了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因此ABC均错误。宋明理学的核心在于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当然应该干预政治。故选D。 考点:宋明理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查看答案

人权指人由于其人的属性而具有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和崇高目标。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人权宣言》(1789年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

1.结合所学,比较材料中孔子思想与《人权宣言》观点的异同。(4分)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4分)并指出其意义。(2分)

“(西洋民族)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东洋民族)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载于《青年杂志》)

3.概括材料的核心主旨;(2分)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6分)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4.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必要性。(4分)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4分)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2分)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材料三: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10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近期,国际汇率市场风云变幻。美欧货币当局释放出继续扩大流动性信号,日本央行祭出零利率政策,韩国、巴西、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均酝酿或采取市场操作影响本币汇率,一些发达国家指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低估本币汇率……人们担心“货币战争”的潘多拉盒子可能就此开启。                 

——摘自中国网(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三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9日刊出评论说,美国推出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想当然地开动印钞机,“放水”6000亿(下图),但这不是解决经济衰退的办法,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让美元继续贬值。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的贬值,信任危机的来临,砸下6000亿,无疑是美元在自掘坟墓。    

——摘自中新网(2010年11月9日)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作为刚刚进入国际货币问题“漩涡中心”的中国,必须小心应对,切不可盲目跟风。                           

——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的“货币战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出的新一轮货币政策是在“自掘坟墓”。(2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