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梁漱溟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联系各选项,A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 考点:五四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儒学和道学       B.儒学和佛学        C.道学和佛学        D.理学和儒学

 

查看答案

图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

 

查看答案

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查看答案

人权指人由于其人的属性而具有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和崇高目标。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人权宣言》(1789年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

1.结合所学,比较材料中孔子思想与《人权宣言》观点的异同。(4分)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4分)并指出其意义。(2分)

“(西洋民族)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东洋民族)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载于《青年杂志》)

3.概括材料的核心主旨;(2分)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6分)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4.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必要性。(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