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据此回答题
1.董仲舒受到下列哪位皇帝的重用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准备到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4.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④教育逐渐为儒家垄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6.关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据此回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4.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C.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
6.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
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百年巨变走过的道路是极为复杂和曲折的。在这一时期,半边缘化的过程与内部衰败的过程常常重叠在一起,但半边缘化并不等同于内部衰败;同样,革命化的过程虽与现代化的过程亦步亦趋,但革命化也不等同于现代化。这些过程都处在相互依存的互动之中,或推动社会的变革,或阻碍社会的变革。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依附性发展。而革命化则是抗议内部衰败和阻止半边缘化的关键性因素,它为现代化扫清障碍;但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各种不同方向的社会冲击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只有这一共识才可能使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大转变找到明确的世界坐标。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中提及的“半边缘化”是指什么?(2分)在这种“半边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进步的经济形态有何特点?(6分)
(2)请举一例并论证材料一中划线内容的观点。(6分)
材料二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3)此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请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来说明上述观点。(6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纵览英国民主革命史,还有一层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这里,我是指着她的合理的协商精神而言的,不通过流血的手段而达到理想的目标正是民主的最高境界。虽然英国革命之初也曾有过内战,但比较起来,她依然算是流血最少的一个。此后,代议制既经奠定,英国的政治革命便一直循着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通过对材料一中“合理的协商精神”的理解,请你举出英国民主实践中符合这一“精神”的两个事例,并分别指出其能够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我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一如所有此类看法一样,得益于民主历史中以后这个特别的立场,亦即这样一种信念:民主的思想和实践只有最终得到保护,才能在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得到扩展和深化。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主的思想和实践最终得到“保护”的主要表现。(4分)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民主的不同形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定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形成的历史,而这一历史在西方的具体体现最为明显。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3)通过对材料三的理解,请指出近代西方有哪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4分)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其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方式有何不同(4分)
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写道:“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对西方世界了解有限 B.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很模糊
C.对社会主义思想缺乏必要理论的认识 D.急于改变中国的心理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 )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