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A 【解析】 试题分析:“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说明辛亥革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破坏,需要重建秩序。BD说法过于绝对化,完全抹杀了辛亥革命的作用,C与作者强调的意思不符。 考点:辛亥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

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查看答案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