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兴办太学

 

B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与题干中“让外来工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愿望相吻合。故选B。 考点:孔子的教育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

 

查看答案

以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的醇厚之风,独树一帜,而成为重要学派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查看答案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回顾1919年到1949年的那段非凡、充满巨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何地的工人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如何?(2分)

(2)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度联手,请分别概括指出他们合作战斗取得的主要成就。(2分)

(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标志和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别是什么?(2分)

(4)1947年,哪一支部队的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次战役最先打响?(2分)

(5)1949年,哪一次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的问题?请你拟订一个探究的题目研究上述问题。(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政治主张?(4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4)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请列举出中国近代史前期旨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两个实例。(2分)

 

查看答案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的大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

──《尹湾汉墓简牍》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四

民族问题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麻烦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它长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对待民族问题,要作历史的分析,并且要有阶级观点。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归纳材料中哪些人在实施这一制度中收益?(4分)

(2)指出材料二中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体制。分析这一制度的局限性。(2分)

(3)材料三认为元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在哪里?(2分)

(4)民族地区管理有其特殊性,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从社会发展的大局角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